打好『新老』組合拳 構築幸福雁鄉
——八五三農場(分公司)發揮優勢轉變方式促進經濟發展紀實
東北網8月25日訊(張傳文 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近年來,八五三農場全力推進農業立場、工業強場、城鎮樹場、文化興場、旅游名場『五場』戰略,打好發展『組合拳』,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提質。2016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6億元,實現生產總值25.8億元,同比增長3.2%,三次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4.2億元、4.9億元和6.7億元,糧豆總產實現59.9萬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萬元。農場先後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農墾農機標准化示范農場、國家級生態場等榮譽稱號。

金色良田。
在改造昇級『老字號』的過程中,農場注重促進傳統農業改造昇級。八五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加速農業與其它產業融合,推進現代農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突出『調』,注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農業產業結構、作物品質結構,推進農牧結合、農林結合,招商引資建設萬頭東北民豬養殖基地,百萬只大鵝養殖、孵化、育雛、屠宰、加工、冷凍生產廠;發展經濟林542畝,林下栽培食用菌40萬袋,種植寧夏紅枸杞130畝,林下生態養殖鵝、豬2萬餘只(頭),促進了職工增收;擴大綠色(有機)作物面積,5萬畝水稻、1.2萬噸大米質量追溯項目通過國家農業部農墾經濟發展中心驗收。

雁窩島濕地。張建軍 攝
突出『轉』,改變傳統耕作方式,示范推廣『鴨稻』『蟹稻』『鵝玉』農牧結合種植模式,落實水稻振搗提漿、超早缽育、旱直播、側深施肥等試驗示范項目12項,通過『三減』措施的應用,有效降低生產成本191萬元。
突出『建』,投入農機更新資金5060萬元,更新購置先進農業機械1140臺套,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
農場堅持挖掘自身潛力,把旅游發展作為農場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和轉型發展的『新主角』,打開全域旅游發展新局面。依托雁窩島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力打造『一日雁窩島,千年北大荒』濕地旅游品牌。實施雁窩島濕地博物館、景區棧道、小型飛行器停放場等重點旅游項目8項,購買22米雙層畫舫船、竹筏船、腳踏船17艘,增設往返碼頭與大雁湖間電瓶車8臺;建成濕地暸望臺、1700米浮筒棧道、500平方米浮筒垂釣區、景區商業一條街等,高質量完成雁窩島濕地博物館土建工程,做好布展准備工作。
開發培育雁鵝特色養殖、蛋雕、撓力河紅肚鯽魚等10大類100多個特色旅游產品,陸續拓展高空熱氣球、近距離鳥類觀賞、環保自駕游、鴻雁傳情等旅游項目,馴養大雁200只,增強了旅游參與度,延長了游客游玩時間,景區接待游客比去年同比增長30%。
此外,農場與國內10餘家知名旅行社達成旅游觀光合作協議,開展『游家鄉』活動,動員全場力量參與雁窩島旅游宣傳推介,帶動旅游產業發展,今年前8個月,農場共接待游客14.5萬人,旅游行業總收入達5500萬元。雁窩島景區被評為中國最美生態旅游度假景區,雁窩島濕地被評為省十大最美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