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旅游  >  黑龍江
搜 索
『大馬哈』洄游故裡 賞江品魚樂『東極』
2017-09-22 09:42:4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鑫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漁民捕獲的大馬哈魚。

  工作人員培育孵化馬哈魚苗。

  撫遠市網箱養殖基地。

  黑龍江日報9月22日訊 20日,撫遠市烏蘇鎮通江口灘地熱鬧起來。剛剛被捕撈上岸的大馬哈魚,在烏蘇裡江畔堆成了『小山』,引來眾人圍觀。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欣賞烏蘇裡江美景的同時,還可品嘗馬哈魚的鮮美。

  『今天我打了四條大馬哈,能賣2000多元錢』。漁民張鵬向我們展示著他的漁獲。他還告訴記者,從20號開始,已經可以少量捕撈到馬哈魚了,這是大馬哈魚的『先頭部隊』,過幾天,大馬哈魚的『大部隊』就會到達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撫遠段,到時候漁獲會更多。

  地處黑龍江與烏蘇裡江交匯處的撫遠市,是我國大馬哈魚、鱘鰉魚主產地,盛產『三花五羅』等名特優魚品。境內有21科105種淡水魚,被譽為『淡 水魚都』、『鱘鰉魚之鄉』、『中國大馬哈魚之鄉』。據當地水產部門介紹,大馬哈魚是產卵性洄游魚,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出生,然後游向太平洋北部的白令海峽 一代成長,長大後,又成群結隊地洄游到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產卵生子。由於今年受到節氣的影響,大馬哈魚進入烏蘇裡江流域的時間比以往推遲了10天左右。

  當地漁民俗稱馬哈魚期為鮭魚期,是他們一年中收入最多的時期。伴隨著大馬哈魚的到來,漁民們整理好網具和漁船蓄勢待發。9月20號早,在期盼中,大馬哈魚終於露面。漁民陸續捕撈到了馬哈魚,雖然捕撈量比較小,但價格可觀,收入依然可觀。

  在撫遠市中心區,有『東極魚市』一條街,這幾天馬哈魚成了這裡的主角。大馬哈上市後,吸引不少市民及外地游客駐足。晾曬的馬哈魚制品臨街擺掛著,魚品加工廠也忙碌起來,各種馬哈魚制品新鮮出爐,供游客及市民選購。

  大馬哈魚作為一種經濟魚類是撫遠市水產行業的重要標志之一。多年來,撫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漁業的保護,堅定不移地走『以養代捕,捕養結合』的 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撫遠市水產局放流站站長朱翥告訴記者,自1988年成立大馬哈魚放流站以來,每年的大馬哈魚苗投放量都在100~ 200萬尾。放流工作從每年的10月份開始進行魚苗孵化,經過放流站技術工作人員的精心培育到次年5月份左右,魚苗體長達到了7至8厘米,達到人工放流標 准後,再向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投放。截至目前,共累計向黑龍江、烏蘇裡江撫遠流域進行大馬哈魚增殖放流3600餘萬尾,投放鱘鰉魚280萬尾,鯉魚、鰱魚等 其它魚種魚苗3.2億尾。在取之於江、授之於江的生產中,撫遠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積極開展大馬哈魚增殖放流工作的同時,撫遠市對大馬哈魚的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相繼采取了減少捕撈船只,取締非法捕撈作業等措施涵養漁業資 源,並通過成立大馬哈魚保護協會與國際生態環境保護組織聯合加大對漁業資源的保護力度,為保護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的生態系統起到了積極作用,獲得了良好的生 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據撫遠市水產局介紹,撫遠自然水域捕撈量在漁業經濟發展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依靠擴大水產養殖面積,走特色漁業產業化發展之路成為今後撫遠漁 業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水產系統積極調整優化水產養殖結構,轉變『重捕輕養』的傳統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市場需求量大、效益佳的 淡水養殖及深水網箱等現代漁業項目,促進撫遠市的漁業繁榮之路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平靜

追尋斑斕秋色 龍江金韻正濃 多彩黑龍江秋季【專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