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旅游  >  黑龍江
搜 索
『古驛路文化探尋之旅』呼瑪縣與二十二站:采金文化與知青文化
2018-08-02 10:0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鹿鼎山

  8月1日的行程從呼瑪縣啟程,歷時近十二個小時,最終到達了中國最北村莊——北紅村。

呼瑪博物館

  在呼瑪博物館館展第三部分『古驛之路金色鋪地』,講到了呼瑪縣的采金文化。作為全國著名的產金大縣,呼瑪縣沙金品位高、儲量大,已探明的黃金儲量約佔黑龍江省的一半,有『黃金之鄉』的美譽。在展館這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微縮小場景的漠河金礦。

  沿著由鑄銅和砂金岩,按照貫通呼瑪的各個驛站的微縮比例打造的黃金之路走近,木質結構的『金山鎮』建築模型就出現了。據介紹呼瑪金山鎮因興隆溝金礦的開采,礦工、商民劇增,房屋鱗次櫛比,碼頭上船只往來穿梭,街道上商號、飯館、當鋪、寶局、妓院應有盡有,一時極度繁華。微型小鎮從生活場景裡的一紙一筆到蠟像刻畫的一絲一發,無不生動復原了當時鎮子上的生活。

  從1964年8月到1971年,有近6000名知識青年懷揣革命理想,帶著火熱激情,告別都市和親人,從全國各地來到呼瑪縣14個人民公社、4個林場、81個生產隊,自己縣屬工礦企業、國營農場上山下鄉,插隊落戶,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知青生活。

  在知青回憶錄前我們采訪到了付梅芳同志,她是17歲從上海去北極村下鄉,這一呆就是十年。在展館電子屏前,付梅芳一遍遍翻閱著名單錄,指出每一位當時同她一起下鄉的同學,拍下每一張名冊,准備回傳給她的同學們。

  這樣的文化在二十二站也有跡可循。石碑記載的『上海知青路』就是記錄了這一段歷史。

  據悉,呼瑪縣博物館位於呼瑪鎮正棋路呼瑪縣城中心。博物館造型猶如黑龍江流經呼瑪縣的曲線弧形。將原有的歷史文物——抗聯紀念碑作為整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要素,敘述著呼瑪縣的紅色文化、采金文化、抗聯文化、知青文化和民族文化。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