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作者:安曉明(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改革開放與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當前,以文旅拉動消費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文旅『出圈』更成為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實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明確要求。2024年10月、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湖北考察時強調,要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城市通過文旅『出圈』,能夠為當地發展帶來巨大流量和熱度,彰顯城市發展的活力與潛力。通過文旅『出圈』培育新增長極,能夠以點帶面推動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小朋友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百裡荒滑雪場體驗滑雪。新華社發

游客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內游玩。新華社發
文旅『出圈』開拓區域經濟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一批城市以各種方式出圈走紅,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城市文旅熱,也充分顯示出經濟恢復發展的潛力與活力。文旅『出圈』通過創新的文化旅游項目、獨特的文化體驗、廣泛的社會傳播,進一步提昇了城市發展的綜合實力,形成消費新的增長點,最終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提昇城市發展綜合實力。人口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人口流向哪裡,哪裡就有活力,人口集聚在哪裡,哪裡就有豐富的人力資本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文旅『出圈』在帶動產業發展、彰顯城市特色、提昇文化軟實力的同時,能夠幫助城市提昇知名度和美譽度,加速城市品牌建設,進一步增強城市吸引力。在積累一定流量熱度和口碑後,城市通過文旅『出圈』形成品牌效應,可以轉化為吸納新增人口的巨大動能,尤其是吸引青年人纔匯聚,從而幫助城市在未來發展中凝聚人口優勢,推動城市發展活力和綜合實力的總體躍昇。
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流量經濟能夠使消費者跳出傳統的旅游消費場景和空間,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催生出一系列與旅游相關的新業態和新模式。通過引入新技術、新裝備、新體驗、新模式,推動數字創意產業、演藝與游樂先進裝備、水陸空旅游高端裝備、沈浸式體驗設施等與消費的深度融合,催生眾多消費新場景,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全產業鏈綠色化、數字化轉型。這既有助於推動區域文旅資源的差異化開發、個性化定制,也有助於推動區域經濟實現多元化發展。
打造區域新增長極。文旅『出圈』通過打造文旅核心區域,實現信息、人纔、資金、技術等要素在特定時空內的有效整合,有利於推動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昇級,進而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依托發達的交通網絡,通過增長極『以點帶面』,有助於將優質要素資源輻射、擴散到城市周邊區域,形成多個流量集聚區和多產品、全方位的旅游生態圈,進而有效帶動周邊地區,促進城市群、經濟帶的發展。此外,文旅『出圈』還通過促進跨區域文化交流,增強區域間的相互理解和認同,實現跨地域交互式輸出、互動與循環,有助於構建深度融合的區域共同體。
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區域經濟支柱產業
旅游有很好的藏富於民效應,它直接拉動吃住行游購娛等上下游產業,對於穩就業、穩收入、穩經營主體具有重要意義。對城市而言,文旅『出圈』帶來的直接收益是重要的,但更應乘勢豐富消費場景,促進文旅新消費,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帶動區域多產業多領域共同發展。
變『網紅』為『長紅』,將流量經濟打造為驅動區域發展的長期引擎。伴隨文旅『出圈』應運而生的『網紅』城市,在迎接短期流量的同時,也應深入思考如何變『高流量』為『高長尾』、變『網紅』為『長紅』,實現城市的長遠發展。一是更加注重厚植文化底蘊,展現城市精神特質。深度挖掘本地文化資源,提煉高辨識度的城市文化IP。注重打卡地與文化、美學、知識、藝術、時尚、科技等元素的深度融合,把『吃、住、行、游、購』的人間煙火氣沈淀為『品、享、學、思、鑒』的深度體驗。二是不斷完善城市治理,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文旅目的地。文旅『出圈』城市應秉持長期主義、精耕細作的發展理念,塑造文旅城市品牌形象,建立包括交通運輸、市場監管、應急管理、宣傳推廣等部門文旅聯動機制和精細化城市治理體系,持續提昇城市公共服務效能,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文旅名城。三是注重合作共贏,形成協調共進的區域發展格局。通過加強城市與周邊地區的互動,擴大文旅『出圈』流量經濟的輻射帶動效應,形成驅動區域發展的長期引擎。
推動游客『流量』變人纔『留量』,為城市未來發展蓄能造勢。我國具有超大規模的旅游消費市場,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文旅『出圈』對城市外來人口特別是年輕人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為此,應抓住機遇,借助文旅產業發展吸引人、留住人,為城市未來發展積蓄人纔力量。一是積極打造Z世代文旅消費新場景。Z世代(或稱互聯網世代),是指出生於1995-2009年的一代人,是當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國消費的主流人群之一。應將Z世代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融入文旅消費各個環節,在滿足情感需求的同時,提供更加貼合其需求的文旅場景,提供更具科技感、藝術感,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旅游產品,積極打造『年輕人友好城市』。二是增強文旅名城吸引人、留住人的『磁場』。『網紅』城市應注重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興建旅游公共設施,面向公眾提供越來越豐富、完善的公共服務;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城市形象塑造,提昇民眾參與度和自豪感,向游客展示真誠、有溫度的城市品格;借助互聯網的社交屬性形成文化共鳴,增強人與城的情感鏈接,塑造城市吸引人、留住人、發展人的感召力,將游客『流量』變人纔『留量』。
在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同時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文旅產業附加值高,創新性、融合性和可塑性強,已成為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城市在發展文旅產業的同時,也能夠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此,應進一步促進未來產業等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將高端制造業和未來產業中的創新成果轉化為文旅裝備產業,培育一批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裝備制造企業,形成一批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端文旅裝備制造業集群。提昇文旅行業5G商用水平,適度提前布局6G技術,加快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機器人服務、無人機等技術在文旅裝備中的創新應用。還應加快文旅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供給。充分利用元宇宙、數字孿生、全息投影等新技術,加強其在博物館、古跡遺址保護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提昇文旅數字消費體驗。開創文旅數字消費的交互空間,加強IP開發和轉化,積極發展數字動漫、數字藝術等數字消費新業態。此外,積極拓展智慧旅游。借助『人工智能+』文旅全景發展范式,推進大數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高新科技項目『落地』,進一步促進城市科技創新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不斷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極。單個旅游城市的『出圈』只是開始,借助文旅『出圈』打造若乾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纔是最終目標。為此,『網紅』城市應進一步聚焦文旅消費新場景,實現持續『出圈』,同時加大此類場景與新型工業、農業、文體等業態的融合力度,形成『文旅+百業』的多元新業態,形成多個區域新增長極,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各地政府也應注重推動文旅跨區域協同聯動,優化區域資源配置。各地應有意識地對自身的文旅資源進行盤點,不斷推出新的特色旅游產品。進一步完善文旅區域合作機制,通過線路互通、信息共享、資源互推、市場共建等舉措,加快形成全域聯動、協調發展的新局面。大力發展多種旅游形態,推出『網紅』打卡地與周邊鄉鎮之間的精品旅游路線,加快培育一批鄉村旅游創客基地,以『綠色康養+生態旅游』為主題,打造集休閑、養生、運動等功能於一體的高品質城鄉康養旅游綜合體。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口袋公園 扮美冰城2024/08/22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
- 寒風中這一幕讓人感慨:這纔是青春的樣子!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康泰糧庫經理孫光亮接
- 潮頭觀瀾?這座主媒體中心,如何打造冬奧記
- 親望親好 鄰望鄰好——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
- 強軍一席話?軍隊要能打仗 打勝仗
- 習近平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致口信
- 微視頻?逐夢冬奧
- 《改變中國的力量》之人民至上篇:美好生活
- 讓文明新風充盈網絡空間
- 未成年人檢察概念曲《奉時光予你》
- 近110億人次 『流動的中國』充滿生機和活力
- 新學期新傳承|這座西北小城 在校園裡播下詩意的種子
- 高端訪談?專訪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
- 國際銳評?中國外貿的『活水』從哪裡來?
- 從安倍到李在明,日韓為何接連出現政治暴力事件
- 聯合國機構:加沙地帶近90%的人口被迫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