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旅游  >  境內
搜 索
文化中國行?吐魯番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新路徑
2025-05-27 17:10:08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原創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賈春霞

  暮色下的交河故城在悠揚笛聲中蘇醒,橘色燈光勾勒出兩千年前的城垣輪廓。實景音樂會、數字光影秀與詩詞文化展陳相映成趣,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夜色中觸摸歷史的溫度。5月23日晚,欣賞了全新昇級的夜游交河項目後,馬耳他桑塔露西亞市市長查梅恩·聖約翰忍不住感慨道:『終生難忘。』

  查梅恩此行是受邀來吐魯番參加『你好!中國』——2025世界文化遺產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啟動儀式。次日,圍繞『珍愛文化遺產共築美好未來』這一主題,她和來自國外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會員城市的代表、西北旅游協作區成員單位的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的新路徑。

  5月23日,夜游交河項目吸引眾多游客。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賈春霞攝

  吐魯番,這片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綠洲,完整保存著近4000年的文明序列,現存1491處不可移動文物遺址,包括交河故城、高昌故城2處世界文化遺產和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積淀成『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館』。錨定『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目標,吐魯番探索出一條『系統性保護、研究性闡釋、創新性利用』的新路徑,推動文化遺產留存於世、留存於學、留存於心。

  『面對生土遺址保護的世界性難題,我們構建起「本體保護—環境整治—價值闡釋」三位一體保護體系,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實現了從搶救性保護到搶救預防並重、單體保護到全域整體保護的雙重轉變。』吐魯番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張勇介紹,近年來,吐魯番爭取上級文物保護資金超2億元,先後實施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吐峪溝石窟等17個涉及文物本體保護、安防設施建設、展示利用提昇等項目,還在新疆率先建立文物與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基地。

  雅爾湖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交河故城的重要組成部分。4月5日,歷經一年的保護修繕和數字化建設,雅爾湖石窟迎來首次開放。通過AR等數字技術,原本褪色的壁畫在游客眼前重現色彩,游客得以在虛實結合的場景中直觀感受這座千年石窟的藝術魅力。

  當雅爾湖石窟的AR投影重現壁畫原貌,當『夜游交河』『夜讀蘇公塔』實景演繹等成為吐魯番夜間文旅經濟亮點,吐魯番的文化遺產保護已突破傳統模式,越來越多遺跡在實現保護的基礎上對外開放,深藏在絲路歷史中的故事通過豐富手段得以活態展現。如今,吐魯番市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開放9處,佔比達70%,其國保單位、石窟寺開放數量均位居全疆第一。其中,雅爾湖石窟創新應用VR全景導覽技術,成為新疆智慧文博的重要代表。在『火洲文物會說話』品牌下,沈睡的典籍化為鮮活的時代語言,70餘個文物故事累計獲得超50萬次傳播。

  活動現場。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賈春霞

  隨著雅爾湖石窟、勝金口石窟、吐峪溝石窟的陸續開放,吐魯番市文化基因的現代表達催生出蓬勃業態。『天平樂府?絲路彩響「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音樂會與『吐魯番交河馬拉松』等體育賽事相得益彰,將故城打造成展示多元文化、促進交流互鑒的新舞臺。中國首檔世遺揭秘互動紀實節目《萬裡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聚焦吐魯番文化遺產,收獲2億人次瀏覽量與600餘條相關報道。

  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精神紐帶。張勇表示,將以此次推廣季活動為契機,深挖文物所蘊含的歷史內涵,創新文旅融合模式,生動展現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

責任編輯:平靜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